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7:01:15   浏览:80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银发[1998]119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邮电部: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5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利率,同时决定配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自1998年3月21日起,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现通知如下:
一、降低存款利率。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16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年利率调整情况见附表1。
(一)对单位和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按调整后相应档次的存款利率执行。对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是否上浮,由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决定,但最高上浮幅度不得超过5%。
(二)单位协定存款、单位和个人通知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根据本地情况决定,并报总行备案。
(三)保险公司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保证金存款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保险公司的其他各项存款利率比照同档次法定存款利率执行。
二、降低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6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调整情况见附表2。
三、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见附表3)。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准备金存款利率7.56%和备付金存款利率7.02%统一下调到5.22%。
(二)金融机构同业往来存款利率不得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三)改革贴现、再贴现利率确定方式。再贴现利率由现行的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下浮5—10%的确定方式,改为按年利率6.03%一个档次执行;贴现利率实行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最高加0.9个百分点的确定方式,具体加点幅度由贴现银行确定。
(四)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另行通知。
四、相应下调各项优惠贷款利率(见附表4),其利差补贴标准和补贴办法不变。
五、下调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五年期由现行的6.84%调整为6.75%,八年期由现行的7.38%调整为7.2%。三年期债券利率不作调整。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其他事宜,仍按银发〔1997〕434号文中有关规定执行。
六、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和浮动幅度不变。
七、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的罚息水平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迅速组织当地金融机构认真学习利率调整的文件和有关宣传材料,督促金融机构切实执行。同时,要对利率调整后各方面的反应进行跟踪调研,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

附表1: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 | |
| |(1997年10月23日)|(1998年3月25日) |
|----------------|-------------|-------------|
|一、活期存款 | 1.71 | 1.71 |
|----------------|-------------|-------------|
|二、定期存款 | | |
|----------------|-------------|-------------|
| (一)整存整取 | | |
|----------------|-------------|-------------|
| 三个月 | 2.88 | 2.88 |
| 半 年 | 4.14 | 4.14 |
| 一 年 | 5.67 | 5.22 |
| 二 年 | 5.94 | 5.58 |
| 三 年 | 6.21 | 6.21 |
| 五 年 | 6.66 | 6.66 |
|----------------|-------------|-------------|

|(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 | | |
|取息 | | |
|----------------|-------------|-------------|
| 一 年 | 4.14 | 4.14 |
| 三 年 | 5.67 | 5.22 |
| 五 年 | 6.21 | 6.21 |
|----------------|-------------|-------------|
| |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 |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
|(三)定活两便 | | |
| | 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 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
----------------------------------------------

附表2: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 | |
| |(1997年10月23日)|(1998年3月25日) |
|----------------|-------------|-------------|
|一、短期贷款 | | |
|----------------|-------------|-------------|
| 六个月以内 | | |
| | 7.65 | 7.02 |
| (含六个月) | | |
|----------------|-------------|-------------|
| 六个月至一年 | | |
| | 8.64 | 7.92 |
| (含一年) | | |
|----------------|-------------|-------------|

|二、中长期贷款 | | |
|----------------|-------------|-------------|
| 一至三年 | | |
| | 9.36 | 9.00 |
| (含三年) | | |
|----------------|-------------|-------------|
| 三至五年 | | |
| | 9.90 | 9.72 |
| (含五年) | | |
|----------------|-------------|-------------|
| 五年以上 | 10.53 | 10.35 |
|----------------|-------------|-------------|
| | |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最高加|
|三、贴现 | -- | |
| | | 0.9个百分点 |
----------------------------------------------

附表3: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 | |
| |(1997年10月23日)|(1998年3月25日) |
|----------------|-------------|-------------|
|一、准备金利率 | | |
|----------------|-------------|-------------|
| 准备金存款 | 7.56 | |
|----------------|-------------| 5.22 |
| 备付金存款 | 7.02 | |
|----------------|-------------|-------------|
|二、再贷款利率 | | |
|----------------|-------------|-------------|
| 二十天以内 | 8.55 | 6.39 |
| 三个月以内 | 8.82 | 6.84 |
| 六个月以内 | 9.09 | 7.02 |
| 一 年 | 9.36 | 7.92 |
|----------------|-------------|-------------|
| | 按同档次再贷款利 | |
|三、再贴现利率 | | 6.03 |
| | 率下浮5—10% | |
|----------------|-------------|-------------|
| | 按日利率万分之五 | 按日利率万分之五 |
|四、逾期贷款 | | |
| | 计收利息 | 计收利息 |
----------------------------------------------

附表4:
优惠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 | |
| |(1997年10月23日)|(1998年3月25日) |
|----------------|-------------|-------------|
|第一类 | | |
|----------------|-------------|-------------|
|1.粮棉油贷款 | 7.74 | 7.02 |
|----------------|-------------|-------------|
|2.船舶工业卖方信贷 | 7.74 | 7.02 |
|----------------|-------------|-------------|
|第二类 | | |
|----------------|-------------|-------------|
|1.民政部门福利工厂贷款 | 7.20 | 6.48 |
|----------------|-------------|-------------|
|2.广深珠高速公路贷款 | 7.20 | 6.48 |
|----------------|-------------|-------------|

|第三类 | | |
|----------------|-------------|-------------|
|1.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 | 5.76 | 5.04 |
|----------------|-------------|-------------|
|2.贫困县办工业贷款 | 5.76 | 5.04 |
|----------------|-------------|-------------|
|3.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 | 5.76 | 5.04 |
|----------------|-------------|-------------|
|4.银行系统印制企业基建储备贷款| 4.68 | 4.68 |
|----------------|-------------|-------------|
|其他类 | | |
|----------------|-------------|-------------|
|1.扶贫贴息贷款(含牧区) | 2.88 | 2.88 |
|----------------|-------------|-------------|
|2.特区、开发区差别利率贷款 | | |
|----------------|-------------|-------------|
| 五年以下 | 2.88 | 2.88 |
| | | |
| 五年以上 | 4.32 | 4.32 |
----------------------------------------------


1998年3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保障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行管理事项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保障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行管理事项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2008]5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实现对第二类精神药品和部分高风险药品生产出厂、流通的动态监控,确保药品真实、可追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在特殊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基础上,初步建成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网)。按照《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要求,为保障电子监管网规范运行,明确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责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电子监管网运行基本原则
  国家局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类分批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
  凡生产、经营列入药品电子监管网目录品种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药品电子监管网入网手续。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电子监管码印刷规范的要求,在药品外标签上印刷或加贴电子监管码。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电子监管网作为药品电子监管的工作平台,指定专人负责电子监管网的业务处理及基本信息维护工作,并组织相应的培训和开展必要的指导工作。
  (二)国家局负责电子监管网药品品种信息的维护与更新,检查督促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电子监管网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预警信息处理工作,并对重大预警事件提出处理指导意见。
  (三)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基础信息的维护与更新,检查督促下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预警信息的处理,发生重大预警事件时书面报告国家局。
  (四)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照相关规范和流程使用电子监管网报送相关信息,造成相关业务数据异常的,应责令企业整改,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

  三、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督促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一)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的药品品种、规格和实际生产量申请监管码。
  (二)药品生产企业对监管码的印刷、加贴等应当严格执行电子监管网《使用手册》的相关技术要求。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企业生产药品的电子监管信息维护与更新,核注核销,并确保上报信息及时、完整、准确。
  (四)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伪造、冒用或重复使用监管码,监管码如有剩余应及时注销并做销毁备案;如有丢失或者泄露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抄报国家局。
  (五)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企业经营药品的电子监管信息维护与更新,核注核销,并确保上报信息及时、完整、准确。
  (六)药品经营企业发现监管码信息与药品包装上实际信息不符合,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七)药品经营企业负责对其异地设立仓库中的药品电子监管信息进行维护与更新。
  (八)逐步实现在药品流向跟踪的过程中,准确及时地记录药品经营的基本信息,实现药品经营企业的基本信息融入电子监管网。

  四、电子监管网数字证书及其使用
  (一)电子监管网数字证书是指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登录电子监管网时应当配备的身份证明,在电子监管网中代表用户的合法身份。用户根据电子监管网有关规定申请数字证书。
  (二)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妥善保管所申请的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持有人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应及时更新,不得转借冒用。如有丢失,应立即向证书发放部门办理挂失、注销,并重新申请。
  (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被吊(注)销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后,其数字证书同时失效。

  五、网络系统运行管理及职责分工
  (一)电子监管网的系统开发、技术支撑部门,负责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对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同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电子监管网的各级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入网企业及药品基础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做好企业入网、药品电子监管码赋码、核注核销、消费查询、监管追溯、通报预警等环节的管理工作。电子监管网的运行管理部门对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各省(区、市)局要严格履行相关职责,尽快将文件转发至辖区内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督促辖区内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国家局要求,做好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的相关工作。对在电子监管网运行中发生的失职以及危害电子监管网业务管理和运行安全的行为,国家局将予以严肃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八年十月八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统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统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银发[2000]151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总行直
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由人民银行各分支
行转发):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信息在中央银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重视统计工作,及时向人民银行报送统计信息。但统计信息报送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渠道报送、多口径报送、重复交叉报送等,既出现各金融机构报送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和负担较重的问题,也影响了中央银行数据管理科学性和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为规范金融机构统计信息报送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统一,现就加强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送统计信息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人民银行系统内对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
“全科目”上报统计数据是人民银行统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人民银行统计司统一负责收集、加工、解释、在行内实现共享以及对外提供和披露。
当人民银行有关司局需要“全科目”上报统计制度中未包括的信息时,因临时需要而一次性收集的信息和报表,有关司局可直接向金融机构收集。如果需要建立定期报表制度,有关司局应事先将报表送统计司制定表号并备案后再印发金融机构执行。
金融机构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报送的《非现场监管报告书》,维持现行报送办法不变。
二、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统计信息的统一管理
各金融机构统计部门应明确“全科目”统计指标与本机构会计、计划、信贷、国际业务等部门数据的归属关系,在此基础上向人民银行报送“全科目”统计数据,并严格把关,加强内部协调、核对,确保数据质量。
对因临时需要或非统计部门上报人民银行的统计信息,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对人民银行报送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不同部门向人民银行报送同一指标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金融机构内设各部门向人民银行有关部门报送的数据应由本机构统计部门归口管理。
各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送《非现场监管报告书》中有关非现场监管报表和指标时,报送的部门应与本机构统计部门加强数据核对,保证非现场监管报表和指标与“全科目”统计数据一致。如存在差异,应由统计部门负责作出解释。
三、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管理。
各级机构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部门的工作,充实力量,发挥好统计部门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注重统计数据核对,确保各项数据准确、及时。各金融机构必须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报表填报说明和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的通知》(银发〔1997〕549)、《关于2000年金融统计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1999〕404)等文件要求报送数据。人民银行统计部门要对各金融机构报送的“全科目”统计数据与报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报告书》中有关数据进行核对检查。